招聘热线:010-82197575
医药英才网 > 行业资讯 > 医药行业资讯 > 我国首款阿尔茨海默症创新药预计年底上市

我国首款阿尔茨海默症创新药预计年底上市

http://www.healthr.com 2019年11月15日 09:29 作者:张蕊 来源:北京青年报

  对此,绿谷制药董事长吕松涛表示,药品价格既要让老百姓负担得起,也要在国际上有竞争力。北青报记者从张振馨教授处了解到,“九期一”的定价并不高,大约每个月不到3000元。

  据介绍,11月7日“九期一”在位于上海青浦区的生产线上投产,并将于12月29日前把药物铺到全国的渠道。上海浦东新区提供了40亩地用于“九期一”产业化,新工厂今年内就会动工,如果三年能够完成建设,可以满足每年200万患者用药量的生产、销售。

  对话

  揭盲前谁也不知道服的是安慰剂还是“九期一”

  对话人:“九期一”三期临床试验主要牵头人、北京协和医院张振馨教授

  “基础好”,是张振馨决定加入“九期一”研究团队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研究了几十年阿尔茨海默症的张振馨直言,“九期一”是她见过基础研究最好的药物。“我总在想,这是我们中国自己的研究,那就一定要在中国做出药来。”78岁的她思维敏捷,眼神清澈,“病人能好,就是我最大的安慰。”

  北青报:您是什么时候加入到“九期一”研究团队中的?

  张振馨:2014年,“九期一”研究团队找到我,想让我一起参加三期的临床试验。我看了“九期一”的研究资料后,觉得基础特别好,就决定加入。加入三期试验后,2014年,我的病人就达到了40例,但昆泰说不能继续加了。

  我们设计的入组资格还是比较严格的。首先病人必须是阿尔茨海默症。比如有两项认知损害,半年之内病情加重。此外,还要排除其他疾病,特别是脑血管类疾病的病人,当然已经有肿瘤的病人也会被排除。另外,对病人的年龄、心率都做出了具体要求。

  最初6个月的时候,服药组和安慰剂组的病人差别不是特别大,但是第4周开始在每一个观察点都达到统计学意义的差别。诊断虽然不可能每个人都做到百分百正确,但随机分配是昆泰公司做的,我们也尽可能地在按照最高标准来做。所以试验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北青报:病人服药之后的情况如何呢?

  张振馨:我组里有6个病人吃了9个月后就停药了,到现在为止,随访3到4年了,即使是什么药都不吃,在两年内都有好转,指标是一直往上走的。

收藏 | 关闭

扫描二维码

关注"英才网联"公众号

行业找工作手机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