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全力打造药品、医疗器械创新中心http://www.healthr.com 2021年06月10日 09:44 来源:中国经济网 首个在美国获批上市的中国本土自主研发抗癌新药“泽布替尼胶囊”;治疗慢性丙肝病毒感染、治愈率和安全性与国际一线方案相当的“盐酸可洛派韦胶囊”;国内首个用于治疗原发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血管内狭窄的生物可吸收支架;国内首款“无创血糖仪”产品……近年来,随着药品和医疗器械审评审批制度改革的全面推进,多个优质优价、疗效确切、引领产业发展、填补相关空白的创新药品和医疗器械从北京诞生。 药品和医疗器械审评审批制度改革在京成效斐然 近日,记者参加国家药监局组织的“共建十四五,守护药品安全”走基层采访活动时,北京市药监局二级巡视员张殿祥表示,自《国家关于改革药品医疗器械审评审批制度的意见》等文件出台以来,北京市企业研发的27个第三类创新医疗器械获得国家药监局批准,居全国第一;第三类创新医疗器械申请数量、进入创新审批通道数量及获准注册数量居全国前列,分别占全国约1/5、1/5和1/4。13个第二类创新医疗器械获批,部分产品在医疗康复领域和疫情防控时期发挥了重要作用。 据了解,2020年至今,北京市企业自主研发生产的桑枝总生物碱片、苯环喹溴铵鼻用喷雾剂、盐酸可洛派韦胶囊、奥布替尼片等7个创新药和清肺排毒颗粒经典名方接连获得国家药监局上市许可,占今年同期获批国产创新药总数的1/4。 这些亮眼的数据,正是近年来北京市全力打造药品和医疗器械创新中心、积极服务引导企业研发注册创新药品和医疗器械产品的有力佐证。 北京“一北一南”医药健康产业聚集区凸显各自优势 目前,北京市药品生产企业223家,药品研发机构64家、医疗机构制剂室41家。北京市医疗器械生产企业960家,数量居全国第五、直辖市第一,其中第三类医疗器械生产企业291家,数量居全国第一,约占全国15%。对于为数众多的监管工作对象,张殿祥表示:“北京市药监局在工作中牢牢确立守底线保安全、追高线促发展‘两个目标’:即牢牢守住药品安全‘底线’,追求产业高质量发展‘高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