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全部依赖进口到多个世界首台 国产CT的硬核逆袭http://www.healthr.com 2021年06月07日 10:40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国产化的关键,是核心技术与知识产权。随着国产CT的从无到有,国内企业开始向行业顶层水平进军。 越是往前走,核心技术、核心部件的重要性越是凸显。联影集团的李弘棣博士坦言:“只有真正掌握了核心技术,才不会被外资巨头扼住喉咙,才会取得长远发展。” 闪烁晶体是CT等的核心部件,成本可以占到整机的40-50%。制作它的主要原料是稀土。中国稀土资源丰富,也拥有庞大的晶体市场需求,但过去没有制造闪烁晶体的技术,只能将大量的稀土出口海外,再高价从国外购买安装有闪烁晶体的成品机器。直到联影完成了从原料、制成到切割的闪烁晶体产业链闭环,这一局面才逐步改变。 “从整机系统到核心部件再到核心元器件,是一个垂直创新领域的不同维度。”上海联影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分子影像事业部总裁王超表示,“只有在每个环节都做到创新,才能在新产品的开发中追求更高性能。” 如今联影掌握了全部核心部件,构建起“整机系统-核心部件-顶层元器件”全链自主可控的垂直创新体系。在此次博览会上,搭载了自家芯片的联影新型PET-CT,其TOF时间分辨率在国内首次达到行业最佳纪录——190皮秒(一皮秒等于一万亿分之一秒)级。这一数值越小,意味着设备的定位越精准,成像质量越高。而成像质量,是衡量CT设备的最核心性能指标。 事实上,在近几年的医疗器械博览会上,中国品牌陆续推出了不少具有国际领先水准的CT产品,性能和档次越来越高。比如世界首台全景动态PET-CT,首次实现了全身多组织器官的4D高清动态成像,同时将过去20分钟的全身扫描缩短到15-30秒,探测器灵敏度提升40倍,辐射降低40倍。首台国产品牌512层全景多模态CT,达到行业顶级水平。 核心技术带来的产品性能提升,让中国CT具备了更强大的市场竞争力。张强说:“以前在医疗设备领域,不仅是外国人,连一些中国人也不相信‘中国制造’。”而如今,中国高端医疗设备不仅占据国内市场,更走向世界。 制造转型智造 国产企业迈向全球价值链更高端 患者在家门口的大巴车上就能做肺部CT,借助AI读片技术,大约2分钟就能初筛出肺部的微小结节;大约3分钟,医院的医生就可以远程给出诊疗意见……在浙江省台州市,不少市民用上了智能车载移动CT,做检查一下方便了很多。这种设备的应用,得益于5G网络的覆盖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