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全部依赖进口到多个世界首台 国产CT的硬核逆袭http://www.healthr.com 2021年06月07日 10:40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1987年,辽宁省沈阳市卫生局花了50万美金从美国引进的CT机瘫痪了。联系美国公司,对方却根本不予理睬。无计可施之际,东北工学院的两位教师提出可以试试,通过几个月时间的摸索及艰难的调试,CT机修好了! 这件事在当时引起了不小轰动。大家在深刻感受到什么是“求人不如求己”的同时也产生了一点自信:“既然咱能修,那能不能自己造?” 东软医疗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成立的。当年的研发人员江根苗回忆,由于没有经费和专业器械,很多环节只能靠人工,CT机调试时,项目组的十几个人轮流上去接受射线扫描以获得验证图像。最难的是没有图纸资料,关键的阵列处理机技术被国外封锁。怎么办?大伙一商量:“这条路走不通,干脆开条新路出来!”最后,研发人员大胆创新,用PC机替换掉了阵列处理机,开创了国际先例。一番努力下,1997年,第一台国产CT成功面世,让中国成为世界上第四个能生产全身CT的国家。 东软成立时,国内还没有一家生产制造这类高端医疗装备的企业,此后,高端医疗装备领域有越来越多的民族企业开始崛起,如今已超过10家。疫情期间,国内企业的生产线日夜开工,大批高端CT驰援武汉,展现了国内高端医疗装备产业链的自主可控。东软医疗首席执行官武少杰坦言:“用国产替代进口产品,这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大事。在这次疫情中我们看到,唯有实现全产业链的自主可控,才能在危急时刻,迅速调动所有的资源敏捷应对。” 国产化兴起倒逼进口CT大幅降价。医院采购成本降低,推动了CT检查在基层医院的普及。做一次检查的价格也便宜了。 创新重在创优 中国高端医疗设备不仅占据国内市场,更走向世界 两块透明玻璃板,中间嵌着一个通体黑色的“小正方形”,这是联影集团在今年的中国国际医疗器械博览会上发布的一款芯片。别看它只有拇指指甲盖大小,上面却密布着近10亿根晶体管,电路处理能力较传统通用芯片提升了10倍,实现了以往至少16块通用芯片才能实现的功能。在其通体黑色的外表上,白色的企业标识格外醒目,向世人宣告着:这款芯片是地地道道的“中国芯”。 如果说高端医学影像设备是医疗装备领域的核心技术,那芯片则是核心中的核心。作为国内企业自主研发的首款高端医学影像专用芯片,联影的此款芯片,填补了我国高端医学影像设备自研专用芯片领域的空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