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不良反应中药占比连续5年下降http://www.healthr.com 2020年05月13日 09:11 来源:经济参考报 “中药讲究配伍,不同中药配合使用以及中药和西药并用时的相互作用,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了解。”仝小林表示。他举例说,有一些疾病单纯中药治疗可以解决问题,但同时合并多种慢性复杂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病症,常常存在西药、中药同时服用,这时就需要注意中西药之间相互作用问题,监测药物的不良反应能够提高临床用药的安全性。 同时,中医要治病,不是要把药用尽才能彻底治好,而是强调“大毒治病,十去其五”。在治疗后期就可以逐步减少用药量,这其中有很多讲究。对药物的应用进行全程监测,也有助于体现中药用药的这些原则,有利于提高疗效。 “另外,古代中药剂型较少,主要是以丸散膏丹为主,现代中药剂型则比较多,这是与古代中药不同的地方。不良反应监测本身是对病人负责,也是对中医药发展负责。”仝小林说。此外,对于一些特殊体质的患者人群,通过监测不良反应进行及时提示,然后汇总反馈,也可以减少特殊人群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 对于部分中药产生不良反应的问题,仝小林认为,这些药品中有一些是早期上市的药品,当时对药物的配方配伍、剂量、不良反应评价不够全面,还需要进一步梳理。 另外,仝小林认为,除中医师以外,部分西医医师在临床中也会应用到中成药,对于这部分医师进行培训也非常重要。掌握好适应证,才能用对药物,减少不良反应发生。“例如中药中的补益剂,需要对照适应证,否则人参同样也可能成为‘毒药’。”仝小林举例说。 仝小林介绍,从中西药两者来说,西药的针对性较强,相对靶点集中,不仅疗效明确,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也相对较明确。中医药治病更强调从整体出发,中药本身因为成分复杂、靶点较多,不仅疗效评判复杂,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也难以确定。“要注意的是,中药、西药有效性的评价标准不尽相同。以老年病为例,一个补肾的中药可能会涉及泌尿系统和生殖系统,可能一种中药会对多个系统同时起到作用,例如会对抗衰老、提高免疫功能、改善内分泌环境都起到一些积极作用,所以说这是一个相对比较综合的作用。而对于西药而言,其有效性评价标准相对比较单一。因此,不能把中药、西药的评价标准简单等同起来,应建立符合中医药自身发展规律和特色的药品评价体系。” 仝小林建议,应鼓励中药企业在产品上市后积极进行再评价。通过循证医学依据对中成药准确评价评估,有助于相关药品进入医疗指南。这将对企业生产、销售定位有明显指导意义,对于医生用药也会有指导意义。他建议,国家应统筹安排,尽快落实政策,鼓励中药企业积极参加药品上市后再评价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