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药物载体减轻化疗副作用http://www.healthr.com 2021年08月18日 10:03 来源:科技日报 “目前IDO抑制剂并未批准上市,但从2015年起,在国际范围内,其与化疗药联用的临床试验就已经初步开展,目前多项临床研究已经进入三期,正式进入临床应用指日可待。”王伟林说,化疗药物和IDO抑制剂相辅相成,但进入人体后,由于非特异性富集,仍会对人体造成一定的副作用。 近红外光控制 定点释放纳米药物 “团队利用金纳米粒子对有机金属骨架进行原位杂化。”毛峥伟解释道,就是将氯金酸溶液加入有机金属骨架中,通过一系列化学反应让有机金属骨架表面生长金纳米粒子,整体外形像表面嵌了很多葡萄干的球形蛋糕。 近年来,金纳米粒子因具有表面等离子共振吸收的特性被广泛用于生物传感和医学检测。例如新冠病毒的胶体金检测法,修饰了抗体的胶体金在和抗原如病毒结合后产生检测信号。4-氨基苯硫醇可与金纳米粒子结合,并在光照下被金表面等离子激元催化形成二聚体,提升信号强度。 研究团队从中得到启发,尝试利用药物与金纳米粒子结合发生二聚化的特性,开展药物光控释放的研究。 “光具有非常好的可控性,但通过光来控制药物释放,以往并不多见,需要先解决一项技术难题。”毛峥伟介绍,过去通常只能做到使用紫外光、可见光等低波段的光,这些光波长短、穿透性很差。“但近红外光的穿透性相比于它们大大提升,从几个微米增加到了几个厘米的厚度,使得光控释药物在体内更容易实现。” 研究团队用近红外光照射肿瘤部位后,肿瘤部位富集的纳米药物可以响应性定点释放,从而能显著减少对正常细胞的损害。 防止被干扰或清除 运输载体“武装改造” 研究中,金纳米粒子起到的是前药载体和近红外响应器的作用。有机金属骨架主要作为整个纳米药物的基质,并且通过疏水作用将IDO抑制剂吸附在其孔道内,起到载药的作用。 “还有一个问题是,药物在体内易被血液中的蛋白结合并被巨噬细胞清除。”毛峥伟说,团队对载体进行结构修饰,使其具备高度的血循环稳定性和肿瘤靶向特异性,使纳米药物可以持续、稳定、精准地投递到肿瘤部位,并进行富集,力求以最小的剂量,精准靶向肿瘤并通过近红外光响应释放技术激活化疗药物和IDO抑制剂,从而引发人体抗肿瘤免疫反应,实现精准肿瘤治疗。 |